首页 >> 建议提案 >> 正文

对州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200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11532300015167866W-/2020-0212009 公开范围:公开 发文日期:2020-02-12 主题词: 文  号:楚文旅复〔2019〕11号 著录日期:

A

主动公开

楚文旅复〔2019〕11号

对州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200号提案的答复

李和枝、樊志勇、张玉萍、唐红梅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彝绣产业扶持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们对楚雄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我州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践行和执行中央的重大部署,于2003年州县市组建成立文化产业领导小组,并明确提出把彝族刺绣作为文化产业进行培育和扶持,挖掘彝族服饰和刺绣文化,组建协会和生产合作社。

近年来,我州一是不断加大对彝绣产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于2013年12月在全省率先编制出台了《楚雄州建设民族文化强州规划(2013-2020年)》《楚雄州发展彝族刺绣三年行动计划( 2015-2017)》;2018年5月,我州启动了《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服饰保护条例》立法工作,于2019年6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在全省尚属先例。二是积极申报,加强彝绣作为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楚雄彝族服饰”于2014年经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彝族服饰密切相关的“彝族赛装节”、“彝族刺绣”于2009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我州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提供了项目支撑。三是不断提升打造彝族服饰(彝绣)文化品牌,推动楚雄彝族服饰走出山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如大姚县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专业合作社社长罗珺设计制作的手工彝绣桌旗、餐垫,通过了2014年联合国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楚雄彝绣天地公司经理、楚雄州妇女彝绣协会副会长李长征设计制作的彝族女服饰获得2015年“中国民族刺绣工艺大师”称号,大姚纳苏民族手工艺品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樊志勇获得“创意云南ADD大赛布艺类金奖”和云南省青年创业省长奖的提名奖。四是以节庆活动为载体,推动彝绣彝装产业发展。全力打造七彩云南民族赛装节,开展彝族服饰展示、展演等活动,并将其作为重点文化产业进行培育,积极组织楚雄彝族服饰参加国内外组织的展示展演活动,提高楚雄彝族服饰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五是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实施彝族服饰培养工程。开展走出去学习培训,依托上海雄厚的师资力量,于2019年5月组织我州20名彝绣彝装学员参加上海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第六期传统刺绣创意设计非遗研修班定向培养学习;组织企业法人代表、彝绣女骨干代表到国内四大名绣地、彝族服饰产业聚居区进行培训。州县市非遗中心(传习所)、州县市妇联、彝绣协会等多部门联合组织大规模的集中培训,请国家、省、州级彝绣传承人传授彝绣的针法、图谱、色彩搭配技巧,破解难题,创新彝绣文创产品,2018年共举办20余期彝绣培训班,年累计培训骨干达4千多人次。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州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同时,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为我州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

2019年9月20日

联系人及电话:邓应显 13908781776

抄送:州政府办公室,州政协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