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主动公开
农工党楚雄州委:
您在楚雄州政协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的第161号《关于提升我州旅游景区文化内涵》的提案,已交我局办理,现答复如下: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是旅游产品的主体成分,是旅游产业链中的中心环节,是旅游消费的吸引中心,是旅游产业面的辐射中心。我们高度重视景区的开发建设,以旅游景区品质提升为抓手,不断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旅游产业品牌建设,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造精品景区塑造楚雄旅游形象,推进楚雄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通过持续多年的开发建设,全州已经建成23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4A级旅游景区8个,3A级旅游景区14个,1A级旅游景区1个。我州旅游景区有效发挥了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强化规划引领,科学指导景区开发建设
对景区的开发建设,我们历来坚持规划引领发展、规划指导建设。围绕“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目标,坚持“高站位、宽视野、大格局、切实际”要求,高标准编制景区开发建设规划。在规划中对景区资源进行挖掘梳理,根据景区资源特色优势和市场需求分析等确定景区开发建设方向、目标和措施任务等,避免盲目开发建设。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会以召开意见征求会、发放意见征求稿等形式多方听取规划专家、各领域学者、相关部门、人大代表、群众代表等的意见建议,最终召开规划评审会,通过专家组评审报省文旅厅审核同意后按照规划实施开发建设。
二、实施文旅融合,丰富景区文化内涵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要决策。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新发展,既是巨大历史机遇,更是伟大的时代使命。国家对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大力推进,有助于整个文化和旅游消费形成生态闭环,让文化和旅游实现协同发展。2019年,文旅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州关于文旅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顺利完成了机构改革,实现了体制机制的融合。我们秉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佳连接点,进一步挖掘文化和旅游资源,创新文化和旅游融合方式方法,融入最新科技成果,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力,形成发展新优势。
结合我州旅游文化资源特色,为进一步深度挖掘和开发利用楚雄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以及神秘的古生物、古化石、古人类文化、古镇文化等,结合全省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规划,目前正在规划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楚雄州“四大走廊”发展规划(2021-2025年)》,重点建设“生命起源、奇山异水、古镇文化、彝族文化”四大走廊。通过“四大走廊”的打造,形成州内小循环,支撑大滇西旅游环线中循环,融入全国、全球大循环,将楚雄丰富独特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绿色、生态、可持续的文化旅游产业。力争用5年时间,把“四大走廊”建设成为全省大滇西旅游环线中的示范型精品文化旅游走廊,使之成为大滇西旅游环线重要支撑区,成为云南文化和旅游新名片。
抓住文旅融合这一历史机遇,深入实施融合发展战略。注重优化存量、培育增量,着力抓好融合与联动,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实施“旅游+”,推动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区域合作,促进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扶贫开发、生态文明建设等融合发展,激发和催生新业态、新产品。积极探索延伸全域旅游产业链条,创新产品和业态,推进旅游与健康医疗和中彝医药、养生养老、文化、教育、体育、科技、工业、航空等业态融合发展,开发打造文化体验、康养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科普科考、探险探秘、体育旅游、工业旅游、户外体验、主题游乐、航空旅游等新业态旅游产品,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潜力,努力培育全州文化旅游消费的新热点。
三、加强文艺创作,抓好文旅活动品牌打造
旅游演艺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楚雄已经成功打造了“彝乡之恋”、“云绣彝裳”等旅游文化演艺节目,下步将把艺术创作生产与旅游项目开发结合起来,鼓励支持各类专业演艺机构进入旅游城市、旅游景区、旅游名镇、旅游街区,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承办、合办等形式,着力打造推出一批沉浸式、精品型、情景性、互动化的中小型旅游演艺剧目,策划推出一批参与性强、市场认可度高的夜间旅游演艺、文化娱乐活动,推动夜间旅游观光项目建设和产品开发,增强楚雄旅游的参与性、娱乐性和体验性。同时推动展、节、会、演创新融合,提升旅游节庆和展会水平,打造知名节会品牌。重点举办好13个节庆活动,结合彝族火把节等系列活动,把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际性节日活动品牌,充分发挥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引爆、助推的作用,提升楚雄旅游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把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旅游节、姚安荷花节、元谋果蔬节、禄丰恐龙文化节、牟定左脚舞文化节、大姚孔子文化节等打造成区域性文化旅游节庆品牌,做优做强旅游演艺和活动,吸引更多游客。
四、加强景区管理,完善景区标识系统
我们严格按照国家A级旅游景区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认真做好对全州23个A级旅游景区的管理,督促景区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立管理台账,扎实抓好景区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的工作。同时,认真指导景区开展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在旅游景区合理设置导览图、指示牌、警示牌、景点景区介绍牌等。按照景区评定细则相关规定,导览图、标识牌上的文字至少有两种级以上,大部分景区采用的是中英对照的文字,部分景区为了突出景区彝族文化特色,增加使用了彝族文字,如州博物馆、大姚昙华山景区、太阳历文化园等,都充分运用了彝族文字和图腾,积极弘扬和宣传彝文化,真正体现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最后,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我州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并诚恳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对我州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我们坚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州旅游文化产业必将会迎来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