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主动公开
民建楚雄州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大楚雄州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力度的提案》,已交我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在此,首先感谢你们对楚雄州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你们提出的3方面建议非常重要,对楚雄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建设性的作用。接到提案后,我局深入调查,研究讨论该提案,并认真办理。现将我局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积极争取资金,落实优惠政策,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实质性支持
(一)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州文化和旅游局高度重视专项债券资金、中央预算内资金争取工作,局领导多次与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处室汇报对接工作。2020年我州文化和旅游业共争取到2.3亿元专项债券资金配额,其中,光禄古镇旅游景区连接线建设项目0.8亿元,大姚县三潭瀑布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5亿元;共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2000万元,其中,武定县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和武定县己衣大裂谷旅游景区项目各1000万元。2021年,专项债券项目共申报28个,总投资165亿元,申请专项债券资金74亿元。禄丰黑井古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争取到2亿元专项债券资金支持,武定喜鹊窝温泉旅游度假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争取到1亿元专债资金支持。2021年,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文化传承保护利用专项)储备项目35个,总投资10.666亿元,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8.4亿元。经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宣传部、文化旅游部审核后,云南省共有59个项目列入国家项目储备库,其中,我州有6个项目被列入,占全省列入总项目数的10.2%。202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申报项目6个,总投资1.756亿元,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1.4亿元。
(二)落实优惠政策。落实文件精神,积极为文旅企业申请奖补资金,助力文旅企业复工复产。全州文化和旅游系统严格贯彻落实省、州关于落实支持文旅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快转型升级相关措施等文件要求,积极帮助文旅企业申请流动资金贷款财政贴息、景区门票补助、重大文旅项目投资奖励、品牌创建等各项补助政策,给文旅企业实质性的帮扶,帮助文旅企业纾困解难,平稳过渡疫情时期。自疫情以来,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共为我州文旅企业申请到各类补助资金共计1693.75万元。其中,流动资金贷款财政贴息补助资金65.22万元;景区门票补助资金191.53万元;高A级旅游景区创建补助资金100万元;星级酒店奖补100万元;高端住宿企业奖补20万元。2019年以来州级投入品牌创建经费1217万元。落实发放楚雄市紫云酒店等3家滞留湖北籍游客酒店补助40万元。
(三)降低或减免企业房租。为楚雄州博物馆国家4A级景区8户租商户减免房租42429.3元;紫溪山管理处万松林景点减免5户个体经营户房租9125元。
二、加强人才培养,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一)完善文化人才内培外引机制。培育优秀文化人才,实施“文化名家工程”“文化人才培养工程”,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四个一批”人才和民族民间文化人才;完善文化人才内培外引机制,采取与专业院校合作办班、委托培训等方式加强文化骨干力量培养,鼓励社会力量创办文化艺术培训院校,搭建多元化文化人才培养平台。完善教育培训制度,拓展文化人才到高等院校、企业进行培训的渠道,邀请知名文化专家定期赴楚雄授课,为各类文化人才讲授公共文化、文化经营管理、文化创意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形成楚雄州文化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二)优化文化人才队伍结构。重视高端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重点,建立重大文化项目首席专家制度,造就一批文化名家大师和代表人物,在文艺创作、民族文化研究、文化创意、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加强各门类民族文化人才建设,从教育培训、引进、奖励、社会保障等层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各门类民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到2023年,建设一支50名州级优秀文艺人才,100名以上文艺骨干;建成100人以上的专业民族文化研究人才队伍,推出2名全国知名彝族文化研究专家,10名省内知名彝族文化专家。建设一批可从事文化经营管理、市场运作、文化项目策划、文化经纪、贸易、咨询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队伍。
(三)完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基层文化人才培养机制,稳定基层文化队伍,配齐配好乡镇文化站专职人员。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建强基层文化服务队伍,切实解决基层宣传文化单位人员配备、基本待遇、工作条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表彰长期坚守基层、业绩突出的先进工作者,建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实现文化下乡镇、服务进农家的目标。建设一支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人才队伍,发挥其在民间艺术创作、组织领导、对外宣传中的示范作用。完善文化志愿者制度,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大学生及乡村文化积极分子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形成专兼职结合、各方广泛参与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格局。
(四)加强文化人才环境建设。畅通文化人才进出渠道,建立健全以专业素质为重点的年轻文化人才选拔培养机制,进一步理顺和畅通专业人员进出渠道。针对民族文化研究、演艺团体等单位实际,在招考时加大专业成绩的分值权重,更好地选拔有专长的年轻文化人才。构建激励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渠道,为文化人才的引进、创业、教育培训提供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坚持对在全州文化建设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以及获得国家级文学艺术大奖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创新评价方式,健全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规范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社会和行业公认”的原则,建立对各级文化人才的专项培养、教育与考评机制。健全企事业文化单位人才选拔任用制度,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强化人才支撑,完善人才奖励和服务政策。制定实施基层文化干部培训计划、文化传承人提升计划、基层文化人才交流计划和文化专家下基层等活动。与高校共建文化产业产学研基地,形成多元化人才支撑文化发展的格局。
三、出台政策支持,优化发展布局,推动文旅融合
(一)积极推动出台《楚雄州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快转型发展若干措施》,深入文旅企业一线解难帮困。今年以来,云南省在全国率先出台纾困帮扶措施13条、支持旅游业恢复发展措施20条、优化营商环境措施27条,创新推出2个疫情特设旅游险种。5月18日,云南省文旅厅根据《关于精准做好疫情防控 加快旅游业恢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精神,就“旅行社招徕省外游客入滇”“省内旅行社驻外营销奖励”等7个方面发布奖励、奖补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我州相应出台了《楚雄州支持旅游业加快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楚雄州关于贯彻落实<关于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加快旅游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任务分解方案》,认真贯彻落实好这些优惠政策措施,为企业复苏发挥文旅部门的职能职责。
(二)优化文化产业发展布局。我州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布局,十三五”以来,我州紧紧围绕“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产业发展”的目标,以实际行动积极推动了以彝绣为代表的民族民间刺绣产业发展。一是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按照全省大力发展“金木土石布”民族民间工艺产业的部署要求,成功打造了“咪依噜”、“纳苏”、“彝家公社”“索玉”等知名彝绣品牌,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楚雄特色的“公司+合作社+绣娘+订单”产业化发展道路。二是破解文化企业融资难等要素保障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通过与上海纺织时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实施楚雄民族刺绣标准化的推广使用。与企业合作完成1056位手工艺人(绣娘)数据库建设、对全州300个传统手工刺绣纹样信息进行采集、注解、提取、保护及相关内容信息的后台录入及前台展示,对其中50个纹样进行深度提取、设计开发,完成版权保护,让刺绣企业参与更高层次的市场竞争,也让广大绣娘和企业之间的收益分配更加规范。三是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创新推出“云上办节”,带动以彝绣为代表的民族民间刺绣产业产值实现稳中有升。四是千方百计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以增加绣娘收入助推乡村振兴。依托沪滇文化帮扶协作重要项目、丝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等不断扩大民族民间刺绣产品销售渠道和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遇见楚雄--楚雄州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展示点”平台作用,做好网络直播和特色产品的线上销售,带动楚雄州民族民间刺绣产业发展。五是持续开展《幸福指尖计划》公益项目和“巧手脱贫”行动,不断增加绣娘收入,助推乡村振兴。自2017年以来,由云南纳喜文化创意开发有限公司开展《幸福指尖计划》公益项目,培训绣娘700余人,帮助超过300个家庭的妈妈居家就业,帮助200余人脱贫,绣娘年收入平均增加3000多元。通过持续努力,该产业年产值从2013年的0.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亿元,为推动全省“布”产业和旅游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楚雄贡献。
(三)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实施“文化+”“+文化”“旅游+”“+旅游”行动,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特别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一是打造推出一批文旅融合的楚雄品牌。2021年,楚雄彝人古镇上榜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全省仅5家),彝人古镇被选定为“彩云之南等你来”夜间群众文艺演出活动省级示范点,禄丰市金山古镇旅游景区成功创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创作推出的党史英雄人物写实动漫——《赤子星光》获得第十六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优秀作品”荣誉和全省党员教育视频片“特别奖”。二是着力打造一批文旅融合产品。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区,推出一批非遗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和“重走长征路”红色文化精品线路。积极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楚雄州段、红色旅游示范项目、遗址公园建设。元谋龙街渡等3个项目成功入选云南省“十四五”十大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成功推出一批红色旅游线路产品并正式发团,在国家文旅部联合中宣部推出的“建党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中,元谋县龙街红军横渡金沙江渡口位列其中;楚雄州3条线路列入省级红色精品旅游线路,推出楚雄州庆祝建党100周年暨党史学习教育8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推出大姚七街仓西村赵祚传烈士故居、楚雄子午云龙红色教育基地等一批红色旅游景区(景点)。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州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并诚恳希望一如既往地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我们坚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州旅游文化产业必将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8月25日
(联系人及电话:杨会芳 6169585)
抄送:州政府办公室、州政协提案委。
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办公室 2022年9月20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