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议提案 >> 政协提案办理

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对楚雄州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四次会议第100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11532300015167866W/2025-00024 公开范围:公开 发文日期:2025-08-27 主题词: 文  号:楚文旅复〔2025〕26号 著录日期:

A

主动公开

王雯君委员:

非常感谢您对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提案》(第11040100号)已交由我局主办,州农业农村局会办。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重塑乡土文化,留住共同记忆,推动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建议

建议已经采纳。具体落实情况如下:有序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2024年全州复查文物数量806处,新发现文物116处。积极争取国家文物保护资金664万元,推进实施大姚妙峰德云寺古建筑群等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积极支持楚雄市加快推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申报。加强非遗活化利用,新增省级传承人32名、州级77人,新增省级非遗工坊8家、州级30家。

二、关于“跨越乡村边界,推动乡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和谐共存”的建议

建议已经采纳。具体落实情况如下:深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十四五以来,全州共投入1700万元实施乡村公共文化建设项目193个,乡镇文化站达标率100%;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机制,强化科技数字赋能,搭建横跨文艺、文博、图书、非遗、景观等领域,纵达州县乡村组五级的文旅资源云平台,建立优质文化资源城乡共享机制。楚雄州自2021年以来乡村文化建设及公共文化云县级平台运营绩效考核连续三年全省第一。

三、关于“融合现代元素,推动乡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建议

建议已经采纳。具体落实情况如下:推进乡村传统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和创新发展,盘活老屋、祠堂、公房等传统公共文化空间,将全州非遗传习所、农家书屋等1493个公共文化空间全部纳入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管理;因地制宜建设文化驿站、村史馆、非遗传习场所等文化主题功能空间;依托农耕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田园风光,打造乡村文艺家基地、艺术家工作室,带动乡土文化内涵的挖掘提炼和传播,推出楚雄市以口夸诗歌小镇、元谋江边乡新韵律诗歌小镇等艺术小镇。

四、关于“坚守人民立场,激活乡土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的建议

建议已经采纳。具体落实情况如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始终把乡村文化振兴作为塑魂工程,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和乡风文明、良好家风、民风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宣讲巡演、标语、墙画等老百姓喜欢的通俗易懂的方式,加强乡土文化宣传,2024年开展“戏曲进乡村”“村晚”等系列惠民活动1167场,观众达229.82万人次;宣讲次数达2515场次,活动人数达25.6万人。

五、关于“用好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的建议

建议已经采纳。具体落实情况如下:深入挖掘乡村丰富的民族、民俗、地方文化资源,推动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资源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非遗日、农民丰收节等活动举办为载体,发挥资源优势和引领作用,丰富公共文化产品类型和内容,激发群众创新创造活力,使之逐步成为展示“三农”向好的“大平台”、促进城乡消费的“大卖场”、弘扬农耕文化的“主阵地”。

六、关于“凝聚乡村人才,注入乡村振兴新活力”的建议。重视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人才,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乡土文化人才、民间艺人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中的作用

建议已经采纳。具体落实情况如下:建立文化志愿者和乡村文化能人积极参与基层文化活动的管理机制,对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的文艺人才、文化骨干进行引导整合,形成专兼职结合、各方广泛参与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格局。2024年全州举办各类基层文化培训班988次,培训61339人次。

七、关于“创新文化业态,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的建议

建议已经采纳。具体落实情况如下:成立州县乡村旅游建设工作专班。2024年入选省级农文旅融合示范案例8个,创建双柏李芳村等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8个、金牌旅游村7个;推出文化楚雄·非遗体验之旅等8条精品线路,将全州优质乡村旅游资源串珠成链,推动整体发展。推进“旅居楚雄”建设,以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等为重点,打造“乡愁之旅”旅居线路,建成一批乡村和城镇旅居示范点,2024年,全州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081.14万人次,乡村旅游总花费148.12亿元,同比增长3.11%和12.73%。

感谢您对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关心支持!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部署和要求,持续推进乡村文化建设。

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