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对州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264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11532300015167866W-/2020-0212011 公文目录:建议提案 发文日期:2020-02-12 主题词: 文  号:楚文旅复〔2019〕13号 成文日期:

A

主动公开

楚文旅复〔2019〕13号

对州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264号提案的答复

民进楚雄州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楚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工程是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内容,目前,各级政府文化部门都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工作。2014年,国家文化部启动了国家级项目数字化建设工作,2015年,又启动了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数字化建设工作。到目前为止,楚雄州完成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彝族梅葛、彝族火把节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普顺发、方贵生、郭有珍等的数字化建设工作。

目前,我州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98项,其中,国家级13项、省级49项、州级80项、县级256项;有各类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311人,其中国家级12人(已去世1人)、省级75人(已去世27人)、州级226人(去世14人,取消资格4人)、县级998人。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化建设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积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整合人力物力,打破“独干”现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楚雄州文化馆、楚雄州非遗中心,将积极和州电视台、师范学院、职业技校、州图书馆、州博物馆、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等相关部门联合,整合人力、物力资源,通过数字化手段,做好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的资料收集、挖掘、整理工作,建立起数据资料库。二是整合全州数据资源,打破“孤岛”现象。目前,楚雄州文化馆非遗中心、师范学院图书馆、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州博物馆等数据资料都处于“孤岛”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将积极协调,研究相关对策,整合资源,建立起数字化共享平台,逐步打破“孤岛”现象。三是建设一支数字化人才队伍。州非遗中心将积极和楚雄师范学院联合,邀请国家级和省级数字化建设方面专家,开展全州范围内的数字化建设方面人才队伍的培训、培养工作,建立一支懂业务、有技术、会管理的数字化人才队伍,为全面开展楚雄州非遗数字化建设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四是楚雄州非遗中心将积极和师范学院、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联合,为已经建立的“彝族文化数字化博览与传习中心”提供相关数据,整合数据资源,建立便捷化、网络化、可视化为一体的智能平台。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州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同时,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为我州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

2019年9月20日

联系人及电话:邓应显 13908781776

抄送:州政府办公室,州政协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