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关于对政协楚雄州第十届五次会议第157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11532300015167866W-/2021-0918012 公文目录:建议提案 发文日期:2021-09-18 主题词: 文  号:楚文旅复【2021】16号 成文日期:2021-09-17

A

主动公开

 

 

 

 

 

 

楚文旅复〔202116

 

 

关于对政协楚雄州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157号提案的答复

 

李丽君、邓永平、杨馥华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重视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的提案已交由我局主办,州委宣传部和州民族宗教委会办。经我局会同与州委宣传部、州民族宗教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楚雄州委、州人民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着力推动全州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州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805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3处,其中国家级11处、省级32处、州级61处、县级319处;有收藏单位26家,文物8973 件,珍贵文物537 件。有5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个国家级、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771项,其中国家级14项、省级62项、州级215项、县市级480项;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221人,其中国家级12人、省级120人、州级394人、县市级1695人;建有彝族梅葛、彝族火把节等传习所65个。编纂出版《彝医药典籍》《楚雄民族节日志》《楚雄国民族歌舞志》和创作《中国彝乡楚雄》百米彝绣长卷,精心打造《云绣彝裳》《古薇噜》《彝乡之恋》等民族文化演艺精品和彝族火把节、丝路云裳民族赛装文化节、中国原生民歌节等文化节庆品牌,推动中国彝乡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不断提升楚雄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文化自信,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丝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成为我省重要文化品牌。

一、  切实加强领导,强化规划引领

近年来,楚雄州更加重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工作,把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作为文化强州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加以统筹推进。强化顶层规划和设计,制定出台了《彝族服饰保护条例》《彝族十月历文化保护条例》《彝医药保护条例》《楚雄州建设民族文化强州规划》《楚雄州关于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实施意见、规划和方案》《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楚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批法规政策。今年,在全面总结评估十三五工作基础上,我局正组织编制《全州十四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楚雄州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楚雄州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州民族宗教委正在组织编制《楚雄州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州委宣传部正在编制《楚雄州新时代加快文化强州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出台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规划指导和引领。在十四五期间,楚雄州将突出实施记述生命起源的生命走廊,记述地球沧桑巨变的奇山异水走廊,记述中原文化、古滇文化、民族文化、边陲文化相互激荡、交相辉映的古镇文化走廊,记述彝族古老神奇历史的优秀彝族文化走廊四大走廊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把四大走廊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发挥优势,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作为一个重点支撑,努力把四大走廊打造成为带动楚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引爆点和增长极同时,实现我州民族文化得到更好传承保护,更加发展繁荣发展,助力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二、积极争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

围绕规划工作和项目实施,积极向国家和省申报项目,争取保护传承项目资金支持。2010年来,全州共计争取到国家和省级非遗项目保护经费3000多万元,一批非遗项目得到更好保护。州级财政在财政较为困难情况下,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对文物、非遗等项目加强保护传承。2020年统筹各级财政投入非遗保护经费217.1万元,确保国家和省州级非遗传承人落实了每人每年2万元、0.8万元和0.36万元的传承工作补贴经费。另外,州政府筹措资金1000余万元,组织民宗、文化等部门专家学者,通过10年的努力,编辑出版了《楚雄彝族毕摩经典译注》共106卷,使彝族毕摩文化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同时,由州彝族文化研究院牵头,将《查姆经典古籍》作为世界记忆遗产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项目立项。项目保护经费和传承人传承工作补贴的落实,有力地推动了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

三、重视基础教育,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着力推进人才兴文战略实施,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健全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加强领军人才建设,实施高端紧缺文化人才培养计划,通过项目资助、对外交流、委托培训等形式,培养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民族文化传承人,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12人、省级120人;扶持民间文艺社团、演出团体和业余文化队伍,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加快补齐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短板。目前,全州有业余文艺演出队2500支,品牌团队123支。每年对各级宣传文化骨干人才开展针对性培训,邀请知名文化专家定期赴楚雄授课,形成楚雄州文化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建设民族文化教学研究实践基地民族文化暑假学习培训班,把非遗文化融入课堂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非遗文化薪火相传。2020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仍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全州共开展非遗工作培训班72次,培训人次2026人次;开展传承人群培训班班次112次,培训人次4937人次;组织非遗讲座61次;举办非遗演出活动258次,其中进社区168次,进校园77次,受益33.65万人次;举办民俗活动90次,参与人次19.93万人次。通过持续不断培训教育,民族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四、着力打造精品,不断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近年来,楚雄州始终把旅游文化产业作为全州一个重点产业来突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具体在文化产业中,突出打造一张品牌、建好一个园区、办好两个节,绣好一块布的思路和重点,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促进以彝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2016年,全州文化产业增加值13.21亿元, 2019年,全州文化产业增加值18.94亿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增加值下降,但整个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平均增加值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全州文化产业呈现出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以赛装演艺馆为主的民族服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初步明确选择址,正着力开展招商引资,争取能够实现早日落地建设。通过持续打造宣传,火把节、赛装节影响力和吸引力进一步提升。围绕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产业发展的目标,楚雄州充分挖掘发挥彝绣文化资源优势,整合省、州文产专项资金3000余万元大力引导扶持彝绣产业发展。通过不懈努力,全州有彝绣协会(合作社) 57个,国家级、省级、州级彝绣非遗传承人65人,彝绣、彝族服装服饰经营户400余户,绣娘近7万人。文化产业联网直报企业总数为52家,数量处全省前列,其中,彝绣企业就有11家,占全州规上文化企业的20%强。2013年全州彝绣、彝族服装服饰产业产值约3000万元,2019年已接近2亿元,占全州文化产业总产值的10.56%,彝绣、彝族服装服饰产业成为了我州文化产业的支撑性产业。在十四五期间,将不断深化一彝三古文化内涵的研究,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重点规划建设和提升一批文化旅游精品景区、文化主题园区、文化产业园区,创意开发一批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和较高科技艺术含量的旅游演艺产品,继续打造云绣彝裳”“彝乡之恋系列文化精品,重点推进一批文旅融合项目,建设一批特色文旅旅小镇,加强州内众多的节庆资源整合,突出特色、壮大品牌,持续推动火把节、赛装节野生菌美食文化节等节庆品牌打造,着力争打造成为助推楚雄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引爆点推进器。突出彝乡特色,着力开发具有楚雄特色的名优特新稀农副产品,推出传统手工艺品、民族服饰、彝绣、彝医药等一系列创意新颖的地标性旅游文化商品。把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我州千亿级产业来打造,提升文化产业贡献值,助力把楚雄打造成为大滇西旅游环线新亮点,建设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高地

再次感谢各位委员对我州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关心支持,为我们文化旅游发展进言献策,提供宝贵建议和意见。下步,我们将全面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全面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四五保护规划,持续深化对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持续加强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持续不断推动全州民族文化传承发水平和能力提升,助力推动文化强州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

                2021823

(联系人及电话:李飞雁  6169606

 

 

 

 

抄送:州政府办公室,州政协提案委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