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关于对州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143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11532300015167866W-/2021-0918015 公文目录:建议提案 发文日期:2021-09-18 主题词: 文  号:楚文旅复【2021】19号 成文日期:2021-09-17

A

主动公开

 

 

 

 

 

 

楚文旅复〔202119

 

 


关于对州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143

提案的答复

 

民建楚雄州委:

您在楚雄州政协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的第143号《关于助推我州乡村旅游发展》的提案,已交我局负责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全州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州紧紧围绕“四大走廊”,抓住国家川滇旅游风景道建设和省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新亮点、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高地的历史机遇,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根据不同的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区位条件、客源市场,积极探索和实践发展乡村旅游。全州各县市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结合美丽乡村、旅游小镇、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旅游村、生态农庄等建设,集中提升建设了一批规模档次较高和具有较深文化内涵、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接待点,逐步形成了城市近郊型、景区依托型、交通沿线型、特色农业型、民族文化型、旅游小镇型合理布局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打造出了以南华咪依噜风情谷、永仁方山诸葛营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楚雄市紫溪彝村为典型代表的一批优秀乡村旅游点,品牌示范引领作用日益突显。目前,全州已建成省级旅游特色村12个,省级民族特色旅游村寨11个,农家乐500余户。创建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1个(武定县)、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乡2个(永仁县宜就镇、大姚县昙华乡)、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村14个,州级旅游扶贫示范村34个。南华县岔河村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楚雄州乡村旅游环线入选文化旅游部推荐的全国300条重点乡村旅游线路。2020年,全州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638.83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01.97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约3.5万人就业。2021年上半年,全州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007.75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63.53亿元。

二、当前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扶持力度不大,资金支持不足。目前,全州乡村旅游发展缺乏持久的扶持政策,省、州已制定出台的资金支持政策主要集中在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旅游品牌的创建和重大项目的建设上,对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政策保障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乡村旅游点道路、标识牌、停车场、公厕、环卫处理、绿化美化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还不完善不健全,制约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二)发展粗放,市场竞争力不强。全州乡村旅游仍处在低水平粗放型发展阶段,乡村旅游项目规模小、档次低、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不配套、留不住游客,资源大众化、同质化严重,缺乏具地方文化特色突出的旅游产品,且产品供给单一、竞争力较弱。

(三)群众参与度不高,内生动力不足。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当地群众的积极参与,部分群众对村寨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认识模糊、观念滞后,缺乏主动性;同时由于知识技术的局限,参与发展乡村旅游增收致富的积极性不高。一些相对成熟的农家乐、乡村民宿经营业主因欠缺现代经营理念,服务质量不高、产品供给单一,难以吸引中高收入人群。

三、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工作重点

(一)加强规划策划,科学指导乡村旅游发展。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继续认真实施好《楚雄州全域旅游暨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82025年)》《关于加快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实施意见》(楚政办发〔20183号),按照规划及有关政策科学指导各县市乡村旅游发展,持续推进乡村旅游项目实施。继续加快编制大滇西旅游环线楚雄州四大走廊发展规划》(2021—2025年),把全州散碎的旅游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化、品牌化整合,建设生命起源走廊、奇山异水走廊、古镇文化走廊、彝族优秀文化走廊4条旅游廊道,带动区域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结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等的规划建设,加强与农业、水利、林草等部门的对接联系,整合建设资金和项目,积极鼓励和指导各县市加大乡村旅游开发建设。

(二)把握市场消费需求,注重乡村旅游品质提升。面对游客特色化、品质化、多元化的乡村旅游需求,特别是后疫情时代人们更注重康疗医养”“户外运动”“休闲度假等旅游体验。我们整合各方力量,着力开发特色化、品质化乡村旅游产品。一是按照标准化指标体系,着力创建乡村旅游品牌。年内,新创建命名了楚雄市东瓜镇、大姚县赵家店镇2家省级旅游名镇,大姚县桂花镇桂花社区、元谋县黄瓜园镇龙山村委会雷丁村、元谋县元马镇大沟社区、楚雄市东华镇小伍排村、永仁县宜就镇外普拉村5个省级旅游名村。目前,全州已建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旅游名镇6个,省级旅游名村15个。二是按照评定标准,着力创建隐匿乡村之中的A级旅游景区。现已建成南华咪依噜风情谷、楚雄紫溪彝村、黑井古镇、大姚昙华山等一批3A级旅游景区,目前正在创建禄丰土官镇乌龙潭、南华德茂庄园、永仁外普拉等景区,年底前将创建完成。三是结合乡村振兴、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等,打造了一批特色旅游村、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和旅游扶贫村。全州现有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12个,省旅游扶贫示范乡2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14个,省级民族特色旅游村16个,农家乐500余户。四是结合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以发展庄园经济和打造农业庄园为支撑,加快开发建设一批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功能齐全、层次较高的现代旅游农业庄园,重点打造提升了楚雄紫溪彝村及小伍排村、双柏查姆古村、南华咪依噜风情谷、永仁诸葛营村、禄丰竹溪村及九渡村等乡村旅游精品。下步,我们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发掘乡村的特色文化、民风民俗、传统工艺等,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着力打造一批美丽乡村和特色旅游村、现代旅游农业庄园,提升改造农一批具有更高质量的农家乐乡村庭院旅游产品。

(三)挖掘文化内涵,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在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中,注重对地方文化、民俗风情的挖掘,并做好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工作。截至目前,全州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0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3项、省级49项(保护区13个)、州级153项(保护区22个)、县市级386项;全州共有各级代表性传承人1990人,其中:国家级12人、省级108人、州级281人、县市级1589人。下步,我们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继续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的丰富内涵,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强有力文化支撑。大力开展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调查、申报、认定工作,命名一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申报一批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传习馆(所、室)建设。实施乡村传统工艺振兴行动计划,建立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提高传统工艺产品设计、制作水平。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戏曲、技艺、美术、民族民间歌舞、节庆、传统体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鼓励政府部门、高校和企业参与村落文化保护和利用。

(四)注重人才培养,吸引当地群众参与发展乡村旅游。继续做好乡村旅游人才培育工作,加大与人社部门、旅游院校的联系和合作,加大人才培育力度。一是持续开办乡村大讲堂,送培训上门,培训乡镇、村、示范点的干部和群众,大力宣讲发展乡村旅游对脱贫攻坚、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和促进作用,传授各地发展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二是坚持不懈地开展乡村旅游服务技能和民族特色餐饮等的培训。重点开展对乡村旅游发展带头人、经营户和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在经营服务、卫生安全、接待礼仪、餐饮和客房服务、乡土文化讲解等方面的素质和技能。编制发放《楚雄州乡村旅游知识手册》5000册,使乡村旅游培训工作更加科学、系统、持续不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是积极组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参加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各类网上培训,加大乡村旅游管理人才培养。通过大力抓好人才培训,提升了当地群众参与乡村旅游的信心和积极性,如永仁县外普拉村等旅游名村采取党总支+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充分发动当地群众参与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挖掘保护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衷心感谢贵委和各位政协委员对我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关心支持,恳请贵委和各位政协委员一如既往关心关注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工作。我们坚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州的乡村旅游一定会持续健康发展

              

                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

                2021823

(联系人及电话:徐飞  6169557

 

 

 

 

 

 

 

 

 

 

 

 

 

 

 

 

 

抄送:州政府办公室,州政协提案委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