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对州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375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11532300015167866W-/2023-0925016 公文目录:政协提案办理 发文日期:2023-09-25 主题词:政协提案 文  号:楚文旅复〔2023〕45号 成文日期:2023-09-25

 鲍海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重视“文物+文创”“非遗+文创”工作加强楚雄州文创产品设计的提案》(第11020375号)已交我局办理,现在答复如下。

一、文化遗产和文物事业基本情况

我州拥有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音乐歌舞、传统节庆、传统饮食、服装刺绣、民俗文化等,博大精深的毕摩文化、天文历法、语言文字、彝文古籍、宗教信仰等,精彩纷呈的民族传统节日彝族火把节、赛装节、彝族老虎笙文化节、梅葛文化节、插花节、马缨花节、左脚舞文化节等享誉中外,备受关注。目前,我州建立了国家、省、州、县市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85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4项、省级82项(含保护区13个)、州级282项(含保护区22个)、县市级480项;代表性传承人2187人,其中国家级12人、省级120人、州级394人、县市级1661人。同时,我州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全州共有不可移动文物757处(其中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12处),文物藏品1.1万余件套(其中珍贵文物近600件套),全部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实现精准化动态管理。

二、我州非遗和文物的活化利用情况

我州坚持文旅融合、能融尽融,在活化利用非遗和文物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组织各级各类传承人参加全国全省的文化艺术节、民歌节、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等活动,不断提升楚雄非遗项目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彝族梅葛、左脚舞、赛装节等一大批非遗项目成为全国知名的文旅融合品牌;积极探索“非遗美食一条街”“非遗传统工艺一条街”“非遗购物区”非遗特色景区等的建设;全面实施以彝族服饰和彝绣为龙头的传统工艺振兴工程,全州以传承人为主体的民族民间手工艺企业和经营店1200余家,覆盖了全州10县市103个乡镇,有专业经营民族服饰、刺绣为代表的传承人和传统手工艺人2000多人,有绣娘5.7万人,2022年实现民族刺绣增加值2.45亿元,实现了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绣场变市场,民族特色旅游商品品牌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黑井古镇、光禄古镇、永仁外普拉村、石羊文庙等得到有效保护利用,成为旅游热点地区;红军长征过楚雄重要历史遗址遗迹打造成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有力助推了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州对公众开放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700余处,年接待观众达300万人次,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已经成为展示楚雄厚重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成为外界认识楚雄、了解楚雄、走近楚雄的重要窗口。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楚雄段)(姚安段)(元谋段)建设稳步推进,“彝族火把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和光禄镇历史文化名镇建设项目将于今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元谋猿人遗址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有序推进。

三、下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州在非遗和文物的活化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文物+文创”“非遗+文创”的融合力度还不够,各旅游景点的文创产品少、本地特色不明显,与旅游热点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为此,我局要做好以下有关工作。

(一)加强非遗和文物的保护与传承

认真落实国家、云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关政策措施,2022年印发了《楚雄州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楚雄州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扶持和奖补办法(试行)》。我们将继续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深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利用好有限的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加强调查记录,加强对代表性项目的评选和代表性传承人的管理,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二)加强非遗与旅游融合项目的梳理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表现形式、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具备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但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不同门类,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找准各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契合处、联结点,牢牢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旅游发展的规律特点,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及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从发展推荐目录中选择适合的代表性项目加以有效利用。

(三)加强“文物+文创”“非遗+文创”的平台建设

我们将继续发挥好文旅部门的作用,加强“文物+文创”“非遗+文创”的平台建设。一是积极促进非遗和文物进景区。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融入我州35个A级景区,丰富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旅游空间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底蕴。目前,我州已经有两个博物馆进入A级景区行列。二是积极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等结合,举办“非遗购物节”“非遗美食节”等活动,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将彝绣、火把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或相关元素融入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主题公园、旅游饭店,融入高铁站、高速公路服务区、游客服务中心等相关基础设施,打造“非遗美食一条街”“非遗传统工艺一条街”“非遗购物区”非遗特色区。将旅游民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效对接,推出一批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旅游民宿。今年文化和遗产日期间,全州共有326家参加“非遗购物节”线上线下展示展销活动,销售金额达201万元,其中线下销售126万元,线上销售75万元。三是打造非遗旅游线路。支持在已有旅游线路中有机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等内容,支持旅行社等旅游企业以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基地、特色景区、特色村镇、特色街区为点位,与相关传承人开展合作,培育一批满足游客需求、具有鲜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旅游线路。目前,我州永仁彝绣非遗旅游线路在全省旅游线路设计大赛中获奖,紫溪旅行社推出的“彝绣游”、白竹山采茶及非遗古法制茶研学游受到游客好评。四是要利用好各类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非遗伴手礼设计大赛等机会,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积极组织非遗传承人和非遗文旅企业走去出参与各类文博展会、旅交会、南博会等,开阔眼界,交流学习。在2022年全省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中,非遗企业彝彩公司作品获优秀奖。今年,我州四家非遗企业参加第七届南博会文旅展厅展销,成绩不俗。五是充分利用多姿多彩的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开展毕摩祭祀、祭火、大小三弦舞、大锣笙舞、大刀舞、彝绣彝装赛装赛美表演、彝族摔跤、斗牛、赛马、磨担秋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展示展演活动,围绕春节、火把节等传统节日、博物馆日、中国旅游日等时间节点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活动,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共享非遗保护成果。2023年中国彝族火把节期间,全州开展各类活动136项,共接待游客155.03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153.45%,实现旅游总收入14.47亿元。

(四)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共建

文创产品设计与非遗传承要想实现有效融合,关键在于非遗相关文创产品是否能够被大众接受并喜爱。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具有转化非遗价值的效果,且以文创产品为载体充分展现非遗的现代式审美,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非遗传承方式。我们要继续加强与楚雄师范学院、云南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楚雄技师学院的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将政府、行业、企业的资源、生产、技术、市场等优势与学校的人力资源、教学等进行整合,在工艺美术设计、文创产品开发方面深度合作,丰富和深化我州旅游文化内涵,促进楚雄旅游文化品牌的打造。

(五)加强宣传推广力度

一是策划畅销书系,组织创作出版,用符合当下价值观和审美的表现方式,向人们传递文物和非遗的历史发展轨迹,通过故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文物和非遗,赋予文物和非遗更大的生命力,配合文创企业,开发文创产品带动文旅消费。今年创作的《楚雄好玩呢》文旅读本将于“十一旅游黄金周”前出版发行,这也是文旅融合后出版的第一本文旅读物。二是开展反映楚雄文物和非遗主题的有声书、电子书、多媒体阅读的制作;继续运营好楚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楚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展示平台,用数字化、多媒体形式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同时,利用“楚雄文旅”“楚雄发布”等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矩阵,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开展宣传工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10大类别进行广泛宣传,促进文旅、文创市场的发展。

 

 

 

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9月13日

(联系人及电话:闵以佳 6169549)


下载